有人说,我国一省一市有两个典型:江苏是“内斗”严重,各地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”,结果是“天外天人上人”,一个比一个优秀;武汉是“内耗”严重,各区抢食吃,结果是摊子铺的挺大,没有特别出彩的比较优势。如今这座城市搞协同发展中国配资论坛,各地劲往一处使,有望再创佳绩!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武汉人有多努力!
作为我国腹地中心的宠儿,雄踞在鄂东,深受长江和汉江的哺育,东边挨着江西省,西边连着重庆市,北边抵着河南省,南边接上湖南省,总面积约为8569km²,差不多有4个东京、5个伦敦、12个新加坡那么大!全市常住人口1381万,创造出了2.11万亿的GDP,位列城市排行榜第9。人均更是达到了15.3万,比济南、长沙、合肥都要高!房价均价是1.49万元/㎡,比济南还要低一些。
整个市下辖13个区,最富的就是东西湖区、江岸区、江汉区。其中,东西湖区是科技新贵,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扎堆,人均超20万,是全市的领头羊。江汉区是商贸金融区,各国领事馆和办事处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分部集中在这里。江岸区近代是租界,如今在人工智能和文创领域实力很强。
作为中部经济杠把子,叫他“大武汉”可以说非常贴切。不过,他的“大”远不止于此!
这块8569km²的土地,论面积无论是在中部地区还是在全国范围内,都是名列前茅的。更厉害的是他的交通优势。处在我国的地理中心,走南闯北的到哪都方便,因此自古就有“九省通衢”的说法。建国后经过几代人的建设,如今这里更是开了外挂,坐拥长江黄金水道,古时的“江城”,如今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,亿吨级港口实现水铁联通,高铁网又辐射全国半壁江山,直接来个一条龙服务!水路太慢的话?这里还有十几座跨江大桥,怎么高效怎么来!水陆畅通再加上4F级国际机场,可与全球5大洲互联互通!你说大不大?
独特的位置和给力的交通,使得当地人视野更开阔,由此形成包容的文化。吃着博采众长又自成一派的湖北菜,操着一口带着南方调调的北方话,接受佛教道教外,还对伊斯兰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表示欢迎。好家伙,佛寺、道观、清真寺、教堂齐聚一市,妥妥的百家争鸣!可以说,这座城市无论是吃饭说话还是宗教信仰,都是主打“兼容并包”!这松弛感让人羡慕!当然人家也没忘本,作为楚文化的摇篮,三国传说代代传颂,经久不息,汉秀的每个细节都是楚风余韵!
可以说,从外到里,从里到外,这座城市都配得上一个“大”字!
不过,长期以来,武汉都被认为是“够大不够强”,原因在于发展瓶颈:
首先是布局过度分散:大家都做同样的蛋糕,又没有差异化,久而久之就形成你争我夺的“内耗”。比如汽车产业,东西湖区做智能网联汽车,江岸区也有类似布局,但谁家都没有突出优势。
其次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:坐拥丰富的高校和科研资源,科研实力很强,但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技产品方面表现并不突出。你看南京突破了6G技术,杭州出了DeepSeek,唯独武汉还没有亮眼的作品。
那如今武汉是怎么做的呢?缺啥补啥,哪里有不足就提升哪里!
产业布局方面,将自身优势跟全省布局统一起来,跟宜昌市、襄阳市携手搞“大协同”,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产业协作,全方位融合打造“金三角”。依托于此,他把内部协同跟“大协同”结合起来,努力实现双赢!
科技转化方面,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,建立科技园区和孵化器,为创业企业以及科技项目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。假以时日真有可能一鸣惊人!
总之,随着“协同发展”提上议程,武汉整合资源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会得到发挥,到时中部发展引擎的“大武汉”,会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又大又强”!你觉的呢?
信息来源:
《武汉经济结构转型困境》
《武汉产业协同发展路径》
《武汉新兴产业布局》
东海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